中共咸阳市三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纪检人的故事】守护群众“保命钱”
来源:西阳镇纪委 作者:阎玥蓉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3-07-11 15:10:40

风轻轻地吹着,对照着特困供养金的发放名单,我和同事迎着朝阳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姑娘,26岁那年考上了公务员,于是我开始在基层“摸爬滚打”,遵循着自己的初心,选择成为纪检监察铁军中的一员,只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捍卫党纪国法、守护群众利益。

轻轻地敲了敲门,看到有人,我朝院子里喊道:“大爷,这是谭胜利家吗?”

“是……是呀,有什么事吗?”老人不解的看了看我,略带迟疑道。

“大爷您好,我是咱们镇纪委的工作人员,过来了解一下咱们特困供养金的发放情况。”老人闻言那紧锁的眉头才渐渐舒展开来。

“咱家的钱收到了么,每月都能按时领到钱吗?”

“收到了,收到了,每月都能领到钱。多亏了这笔钱,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啊!太谢谢你们了,还专门为这事跑一趟,辛苦你们了,闺女,快进来喝杯水,这天气还挺冷的……”

“收到了就好,那您每月能领到多少钱?”

“550。”

“哎呀,这点小事,还专门让你跑一趟。娃,你辛苦了!”说话间,大爷一再让我们进屋喝杯水。

我急忙摆了摆手,“大爷,您别这么说,我干的就是为咱老百姓服务的事,你们的事对我来说都是大事!所以,不辛苦的……”

离开大爷家,我们又敲响了下一家的门……

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中午回到单位灶上已经没有饭了,但是我丝毫不在意,开始烧水、泡面。

“你还年轻,抓紧时间找对象啊,别一天把时间都浪费在工作上了。”“娃呀,你一天悠着点,咱出去检查就别太严了,纪检监察本来就是得罪人的活,你一下子把单位同事都得罪了,以后还要不要在单位混了,我这也是为你好。”老赵“恨铁不成钢”的说。

老李看我平时好说话,也冷嘲热讽道,“你这一天优秀得很呀,工作积极很么,你没说照顾一下我,不要把我晾在一边了,让咱领导骂……”

我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继续低头吃面。身边的人经常不理解我们,觉得我们不近人情,镇村干部看到我们也常常从笑脸变为“黑脸”。我曾因此备受困扰并感到委屈,但更多的是不被欢迎和不受待见的焦虑。然而《县委大院》中林志为身上那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干劲、韧劲和闯劲,让我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吃完泡面,我开始为下午入户走访做准备。走在乡间小路上,有人递来刚从地里摘下的果子,有人端来热腾腾的茶水,还有人……我被群众的热情打动不忍拒绝,只能手忙脚乱的接受。这是群众无言的认可,这是一场无声的感谢……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份感激之情,只是心里咽下所有委屈,对于他们我的内心更加柔软了、我的初心愈加坚定了。

“大娘,以后生活上有啥困难,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一定帮您解决。”说话间,我已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大娘房间的挂历上。这位大娘名叫李淑慧,是我们镇光明村的一名五保户,享受国家救助政策,因为腿脚不便,现在目前在敬老院里生活。

“唉,真是好孩子,以后有时间多来看看我。”大娘拉着我的手说道。

经过三天的持续奋战,我们圆满完成了对全镇31名享受特困供养金人员的走访工作。听着群众们肯定的回答,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的心里暖洋洋的。检查特困供养金发放情况这件事对我来说仅仅是本职工作,但它却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和丝毫懈怠。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本就是维护群众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充分发挥“探照灯”和“显微镜”的作用,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精神做实做细本职工作,才能助力监督执纪下沉落地,才能让基层工作走实见效,才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