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三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从三首古诗词里感悟廉洁文化
来源:三原县委巡察办 作者:魏志胜 夏萍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03-18 10:39: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许多古诗词里蕴含着朴素的廉洁理念,通过学习领悟,党员干部可以从中汲取丰厚的廉洁养分,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促进廉洁从政;同时,对于全社会营造清正清朗风气、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修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代诗人、画家王冕《墨梅图》上的自作题画诗《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该诗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志向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许多诱惑,抵制诱惑,远离陷阱,关键是自身要心中有定力,定力一方面来自主观上的修养,修养正气,修养境界,一方面来自客观上的敬畏,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有了思想定力,才能自我约束,不贪浮世繁华,唯重人生志向,真正做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态度,始终保持勤勉敬业的精神品质,常照思想之镜,勤扫灵魂之尘,勇破心中之贼,以淡泊名利、秉持操守、清正自爱的情怀做好本职工作。

常自律: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徐宗干,今江苏南通人,清代嘉庆年间进士,官至福建巡抚,为官清正。曾作《咏碳》诗一首,诗云:“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百条黄锭心不动,万葆青春永耀玫。”写煤炭尚未入炉呈通黑状,但还是有点骨架,一旦进入炉子当中,虽然红极一时,但是很快就要成为灰烬,可以说此诗咏平凡物,颇含哲理,自警亦可警人。现实中,一个人在刚涉世或从政时,或许尚能具有“初心”,似煤通体黝黑、筋骨充盈,但有些人在人生得意之时把持不住,被名利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行事张扬,欺上瞒下着有之,与民争利者有之,道德沦丧者有之,奢靡铺张者有之,违法乱纪者有之,最终的下场是身败名裂,人生出局。但人终究不是煤炭,人是有思想有认知的,特别是党员干部要避免这种“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现象,就要常怀律己之心,在思想深处开展深刻的自我革命,牢记“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的古训,通过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确保经得住考验,经得住侵蚀,守得住清白。

敢斗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代郑板桥所作题画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诗描绘了一幅坚韧、刚直、不屈的竹子形象,象征着一个人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战胜困难的优秀品质,给不同时代的人传递出敢于抗争的勇气和力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工作实践上,发扬和锤炼斗争精神,就要敢于迎难而上,在重大原则是非前立场坚定,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较真。当前正风反腐倡廉工作正面临着许多艰巨的任务,尤其要培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斗争志气,树立“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斗争骨气,坚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斗争底气,塑造“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斗争品质,在纪检监察工作中以忠诚之心,尽斗争之责,冲锋在前,敢于胜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