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三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以史明鉴:张养浩与《风宪忠告》
来源:三原县纪委监委 作者:韩芳芳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06-18 09:53:08

张养浩,字希孟,生活在元朝的他,是文学家,是诗人、散曲家,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等职。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曾上疏论时政,忤时相,避害变姓名遁去。如果说时间有距离,那么今天,我们与张养浩便仅隔着几百公里。他依旧站在黄河边,在古潼关口,述写着《山坡羊潼关怀古》,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张养浩撰写完成了历史上第一部监察工作专著——《风宪忠告》。风宪,即风纪,是古代对监察官员的别称,“风宪忠告”就是对执掌风纪的监察官员的劝告。《风宪忠告》全书共分为修养提升、工作要求、节操情怀三大类,从自律、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临难、全节等十个方面详细论述监察官员的行为准则、工作方法和道德修养。第一是自律,监察官员“纠奸绳恶以肃中外”,因此要严格约束自我,才能服众;第二是示教,所谓“刑罚不足致治,教之而使之不犯为治之道”,认为治官仅仅依靠刑罚惩戒是不够的,更要懂得教育引人向善。第三是询访,即调查,监察官员要了解下情,才能知道“吏孰贪邪,官孰廉正”。第四是按行,监察官员执纪要廉洁自守,约束下属,经常开展巡视巡察。第五是审录,就是审理案件,审查调查要口严心慈,“夫莅官之法无他、口威心善而已矣”,做到谨慎审判。第六是荐举,监察官员除了弹劾官员之外,还负有荐举的职责,要有天下之心,举天下之贤。第七是纠弹,监察官员纠弹要铁面无私,做到朝廷内外无远近之分,不避权贵而爱护君子,严格区分君子、小人。第八是奏对,监察官要竭忠吐诚,敢于谏言。第九是临难,遭遇“刑辱之事”,监察官员要明理自信,处患不乱,时刻准备随时为此献身。第十是全节,即保全气节,监察官员要将节义视为重若泰山,具有“宁为此而死,不为彼而生,以是处心,庶无愧于古人矣”之心。

《风宪忠告》深刻揭示了监察工作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依据执纪实践指出监察工作面临的各种危难、风险和挑战,蕴含丰富的监察思想,主要表现为监察官员应竭忠吐诚,纠弹官员要不避权贵而爱护君子,监察官员应以自律为第一原则,重视纪法和廉洁教育,注重调查核实和巡视巡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面履职、坚持纠弹与荐举并行、讲究方式方法等监察思想,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反腐败新形势新特点,我们既要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更要认真研学古代监察思想,以历史为镜鉴,培塑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纪检监察机关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是纪检监察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坚定对党的政治忠诚,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永葆政治本色。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廉洁自律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立身之本,只有我们自身干净,监督起来才能理直气壮,才敢动真碰硬。而监察官员的廉洁自律,不仅要做到廉洁自守,还一定要注意加强对下属、身边亲近之人的管教,否则就会百弊丛生。纪检监察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大是大非面前站得住脚稳得住心,经得起“糖衣炮弹”,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律自持,主动净化社交圈朋友圈,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

“刑罚不足致治,教之而使之不犯为治之道”。监督管理干部仅仅依靠刑罚是不够的,若能在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前,做好注重警示教育、打好预防针,防患于未然,既能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更有利于违纪干部及时纠正错误。纪检监察干部要摒弃“事不在我”的心态,自觉主动接受警示教育的思想洗礼和党性锤炼,纪检监察机关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注重把典型案例作为“活教材”,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督促党员干部从接受纪律教育到实现纪律自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