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西安交通大学考察,当时的我是一名在读研究生,我在人群中认真聆听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重要指示和对青年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殷殷嘱托。两年后,在“西迁精神”的感召下,我从渭水之滨一路向北来到咸阳三原县,开启基层驻村锻炼生活,在组织的安排下担任渠岸镇大村王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成为一名选调生“村官”。如今又两载、驻村期满在即,回望来时路,匆匆又漫漫,我在两年的蹲苗历练中如同树木生长般向下扎根厚壤、向上茁壮生长,逐渐拔节成长为坚守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多面手”。
沐浴“信仰之光”向阳而生,在基层沃土中“深扎根”。习近平总书记常告诫我们:年轻干部要虚心用心,甘当小学生。还记得初到村时的种种不适应,第一次参加村里会议时无所适从,第一次接待群众时因语言不通、不知村情而束手无策,第一次撰写材料未被采用......面对水土不服、本领恐慌带来的种种压力,我想起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过四关”、践初心、干实事的知青岁月,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尽快找准定位、从头学起、蓄势待发,全情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于是我开始沉下心来学政策法规、学农村工作知识、学方言民俗,以群众为师,以前辈为榜样。在日复一日的点滴工作中,我逐渐适应了村内事务,能与村民打交道、化解矛盾纠纷、应对不同场景,从手足无措到渐入佳境再到能独挡一面,我在基层的土壤里“摸爬滚打”,与此同时攻坚克难、奋发向上的本领也不断提升。
扎根“群众土壤”汲取养分,在基层沃土中“壮根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驻村伊始我在心中给自己定下目标:要走向群众,要能帮尽帮。两年来,我走过了12个村小组600余户,遍访脱贫户和低保户,历经春夏秋冬,行走严寒酷暑,白加黑、“5+2”,挨家挨户宣传讲解各项政策。不论是为困难群众申请低保救助、资助补贴,还是逢年过节走访慰问,亦或是开展义诊义剪、奶粉捐赠、敬老爱老等一个个活动,当看到上至耄耋老者、下至懵懂幼童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时,我心中更加坚定全力以赴纾民困、解民忧的使命担当,也更加坚信只有带着真心实意投入基层,带着真情实感服务群众,才能把根牢牢扎在农村广阔天地间。
坚守“初心使命”静待成熟,在基层沃土中“开繁华”。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扎根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就要能身体力行办实事、谋发展。驻村期间,遇到种菜大户资金周转困难,我跑前跑后帮忙申请信贷资金;听说群众致富信心不足,我反复上门、劝说鼓励,帮助他们争取种养殖小产业项目;背街小巷泥泞坑洼,我配合村两委多方联系推动改造提升;我驻村的地方位于大棚果蔬种植区,去年年初我发现村里果蔬种植产业面临销路不畅的难题,经过上网查资料、大量实地调研后,我们决定探索一条“农户只管种、不愁卖”的订单农业模式,在几个月与合作社的反复协商争取、与农户的多番沟通后,订单项目终于在秋播前落地,村里集体产业迈出新的步伐,村民更是喜笑颜开。正是这样一件件成长的小故事,一点点让我从懵懂不会工作逐渐成长为一名敢担当重实干的基层干部。还记得刚驻村时常被问道:“研究生毕业怎么到这里来了?”“放弃专业值得吗?”,而现在我的心中已然有了答案:高学历年轻人的力量,可以被用在科技尖端、理论前沿,但同样值得在阡陌纵横、大地田野中尽情施展,哪怕是为村里探索一条不那么完美的产业路子,为村民解释一项政策、申请一个补助,甚至只是在他揉皱的证明上盖下一个章,让他少跑一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觉间我已在三原这片热土上经历了两轮秋冬春夏,那个初到村委眼中的学生娃,已然在四季更迭中少了份天真和懵懂,多了份成熟和坚定。驻村生活即将结束,但为民服务的事业没有终点,我将带着基层锻炼的成长与收获投身纪检监察工作,在新的起点继续贡献选调力量。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做到对党忠诚,坚定理想,勤学善思,主动作为。要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在多岗历练中修炼内功。要紧扣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善用调研成果,赋能基层监督。更要勤审吾身,在自我修身中明辨笃行。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未来难定,但方向已知,我将继续深耕基层、砥砺前行、扬鞭奋蹄、上下求索,不忘来时路,走稳脚下路,展望未来路,以实际行动展现青年担当,努力干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成绩,为奋力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