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三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点燃心中廉洁灯
来源:三原县独李镇纪委 作者:王艳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1-12-01 11:36:33

有人说,廉洁是一棵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为人们送上一丝绿意;有人说,廉洁是一盏灯,在黑暗冰冷的夜晚,为人们添上一份光明;而我要说,廉洁更是一面镜子,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要抵住诱惑,撑住信念,守住清贫,耐住寂寞!

翻开历史的篇章,看看古人是如何为我们树立典范的:“一钱太守”刘宠任后汉会稽太守,为官清廉,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离任时,当地百姓筹资千钱相赠,刘太守再三推辞不受,见百姓长跪不起,盛情难却,刘宠只好收下几位老人各一文钱。他出了山阴县界,就把钱投到了江里。故世人称之为“一钱太守”;“二不公明”范景公,他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他在自己府门上写到“不受贿,不受馈”;“三汤道台”汤斌,曾任道台,三年为政,两袖清风,每日以豆腐清汤为肴;“四知先生”后汉杨震,任东莱太守时,一日出差途径昌邑,到了晚上县令王密携十金求见,悄悄说道:“天黑,无人知晓”,杨震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五代清郎”袁聿修,一生经历了五个朝代,他为官五十多年,始终以清贫为本,连一升米的薄礼也没收过。这些清官廉吏,来也两袖清风,去也两袖清风,但却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思考。

为官者,为民想,莫念贪。如果官员没有节制,没有高尚的情操,对金钱的追求就没有极限,没有穷尽,就会陷入疯狂的境界。古往今来贪腐者从不缺钱,缺的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缺的是坦坦荡荡,浩然正气;缺的是廉、耻。是啊,廉洁则知耻。只有清廉的人生,才能活出超脱,只有清廉人生,才能活出精神。人于物,本来人是主宰,物是被主宰。但人一沾上“贪”,就被物死死缠着,为物所累,为利所害。“公生明,廉生威”。廉能生浩然之气,廉能治缺钙之症,廉能养自然之性。廉者是生活的主人,是生活的强者,生活必然会有滋有味,充满无穷乐趣。

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身边也涌现出一批批令我们肃然起敬的优秀楷模!谷文昌执政为民,焦裕禄一心为公,孔繁森献身高原,杨善洲扎根林场,任长霞执法为民,张桂梅甘为人梯……是他们,在勤政廉政的歌曲中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是他们,在无私奉献的书卷中书写了一首首不朽的诗篇;是他们,在廉洁奉公的康庄大道上树立了一座座永恒的丰碑!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作为一名新时代纪检干部,我要继承发扬先辈为国为民、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优良传统,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争当纪检“尖兵”,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